来源:人大国关
内容提要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学习借鉴而且超越了西方现代化模式,开创了文明古国—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并且还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开创人类共同现代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自主的现代化知识体系,呼吁我们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史重述人类现代化史。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文明新形态
引言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就将现代化的叙事从国内上升到国际,从器物、制度上升到精神,阐明现代化的文明底蕴,并且从文明形态的高度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的人类文明史价值,充分展示了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自信与自觉。
报告还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中国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一、从时间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开启文明“各美其美”的前景
从时间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正在进行时。在世界三大文明体系中,中华文明区别于强调做信徒(人—神关系)的印度文明和强调做事(人—自然关系)的希腊文明,强调做人(人与人关系),并且是唯一连续不断的国家级文明形态,推动中国既崛起又复兴的历史进程,打破了艺术和科学一经衰微便不得复兴的“休谟预言”,实现了从被动现代化到主动现代化的历史性超越,揭示了现代化乃文明适应时代环境而非线性进化,开创了文明“各美其美”的前景。
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对近代以来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鲜明概括,是近代以来中国仁人志士的最大梦想,是从文明古国迈向现代化国家的最大转型。
西方开启现代化,由果溯因,将现代化定义为以人—自然关系为主要标志的科技革命引发的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否定了强调人—人关系的中华文明、人—神关系的印度及伊斯兰文明现代化的可能性。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这种倒果为因的叙事,揭露了现代化、现代性乃中世纪后宗教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叙事,鼓舞了文明古国实现现代化的信心,并且以文明复兴扬弃了西方现代化的弊端,这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人—自然和合共生、和平发展道路的文明意义。一句话,中国式现代化打破西方现代化话语霸权,开创了文明古国走符合自身国情现代化道路的先河,体现了世界现代化的多样性。
西方现代性的全球扩张,并没有带来人类共同现代化,而是塑造了文明等级秩序。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内敛、并联、和平方式实现,推动文明的共同复兴,开创文明新秩序。
一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交流的前提是平等。近代以来,西方以先进文明自居,凭借工业文明优势,通过坚船利炮打开各国大门进而殖民世界,摧毁了各种古老文明,打乱了其他文明发展进程,造成巨大的文明隔阂和灾难。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农业—工业产品的“剪刀差”实现原始积累,通过举国体制实现快速工业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并且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全球发展倡议等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经验,通过发展战略对接,打造21世纪最大的文明交流网络、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
二是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互鉴的前提是尊重。尊重文明差异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就是尊重发展模式多样性,鼓励各国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推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既分享中国工业化经验,又倡导人类新工业革命,打造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际关系。
三是以文明进步超越文明优越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化共性特征,我们学习吸取了西方现代化经验, 请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但也用“马先生和孔夫子”将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一种替换,而是我们自己的经验。
二、从现实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倡导“美人之美”,打造均衡全球化版图
从现实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破解“胡焕庸线”难题,在一穷二白与被封锁的不利条件下通过独立自主的举国体制,实现了中国这一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奇迹,深刻改变了人类现代化版图和全球化格局。
(一)改变人类现代化版图
纵观人类现代化发展史,现代化人口分布在发达国家且总规模不超过10亿,历时近300年时间才实现。直到今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不过30多个,不是西方国家就是依附于西方的国家或经济体。一个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且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的人口大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具有深远影响的大事。到我们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时候,我们这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我们这个拥有14亿多人口、96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东方大国,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百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现代化历程。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总量1.5倍的中国人民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将极大地改变现代化的世界版图,更加深刻地影响世界历史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改变人类现代化范式
中国式现代化给文明古国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启发。从人类文明史上来看,从社会道德来讲,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这是最高尚的。若成为别人,首先就是一种自我扭曲,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破坏,一种对自尊心的摧残。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每个国家都能够成为特色,走符合自身国情发展道路,这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必然要求。西方人说自己“入乡随俗”(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但对他人或他国行的却是“照我说的做,不要学我做”(Do as I say,not as I do)。结果,有着宗主国崇拜的前殖民地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纷纷陷入发展陷阱、中等收入陷阱, 却鲜有真正实现现代化。在现代化等于西化的逻辑下,世界现代化范式就定于一尊——普世价值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这一神话,鼓励各国成为命运自主的自己。现代化不是西方化,自信自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同时鼓励其他国家自信地走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打造全球现代化逻辑:从客场现代化到主场现代化。
(三)改变人类现代化文明
由于西方国家率先实现现代化,现代化被贴上西方的标签。然而,在实践进程中,鲜有后发国家复制成功的案例,“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意义不言而喻。很长时间以来,很多人把现代化误解为西方化, 认为要想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全盘“照搬”西方发展模式。然而,西方现代化从一开始便具有强烈的扩张性和残酷性,其成功的背后实际是侵略扩张、殖民掠夺,是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的。
实际上,学术界也掀起过一股对于西方现代化批判的思潮,很多西方学者都对西方现代化进行反思。例如: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认为西方现代化具有破坏性和不人道的一面,并导致了很多传统文化的消失;美国哲学家马尔库塞批评资本主义现代化造成“单向度的人”。可以说,西方现代化经验都是基于发达国家的高标准,而发展中国家直接复制这样的“模板”宛如把婴儿扔到大海里游泳。中国经结合国情,像建立“游泳池” 一样建立经济特区、开发区、经济园区,自信自觉地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三、从自身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立己达人,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命运与共的伙伴网络
中国式现代化立己达人,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人类共同现代化进程,打造命运与共的伙伴网络,彰显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和公平正义理念。
现代化是“欧洲中心论”的话语,以现代—落后、文明—野蛮的二元叙事,乃至形成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欧盟线性进化说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中心论”为“美国中心论”取代,发达—发展中—欠发达国家叙事取代欧洲的现代化叙事。作为五千年连续不断的中华文明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则是与人类现代化相对应的更具包容性叙事,开创了现代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中国式路径。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线性进化的逻辑。西方主导的现代化史,线性 进化逻辑渗透于其理论思维中,认为其他国家应当追随西方发展道路,更应遵循西方规范。中国倡导借鉴一切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新时代,中国强调“两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借鉴人类文明中的优秀成果,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国情下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理论超越,打破了西方国家话语霸权和线性进化论的桎梏,打破了人们对于西方模式的盲目崇拜和路径依赖。习近平指出:“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超越了“传统—现代”二元对立逻辑。与西方二元对立思维不同,中国坚守“和为贵”的观念,尊重文明多样性,主张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继承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中华文明将不断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不走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老路。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传统的经济现代化,而且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也绝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这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第四,中国式现代化不只是文明的现代化,更是再造现代化文明。中华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连续不断,就是笃信“苟日新,日日新”“天行。 君子以自强不息”。现代化来到中国,不仅实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集大成,且赋予五千年文明的厚度与温度,不是一个“现代—落后”的二元对立叙事,而且是启示各种文明,无论是多么强大、多么先进或多么古老,都要不断适应日益变化了的环境;现代化不应造成环境负外部性与人的异化、传统的破坏,而是所有人的全面现代化、全人类的共同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现代化。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也表达了类似看法,故此特别推崇中华文明,认为是人类文明的希望。所以中国式现代化倡导各国现代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倡导人与自然和合共生。一句话,什么样的现代化,谁的现代化,为了谁的现代化,依靠谁的现代化,怎么实现现代化……现代化再造中国,中国也再造现代化,赋予现代化以文明的底蕴与意义。
结论
汤用彤先生说过:中国接受佛学,第一阶段是求同,第二阶段是别异,第三阶段是合同异以达到更高的同。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式现代化也经历了类似情形。
首先是求同: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最大的梦想,必须实现现代化:最先是工业现代化,然后是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最后是农业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加入全球化, 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化从器物、制度到精神,不断跃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是别异:中国特色现代化。习近平指出,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可以说,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既是逼出来的,也是自觉走出来的。
最后是合同异以达到更高的同: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自由、民主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各国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西方的技术—制度之争日益激烈,同时围绕人类前途命运展开战略叙事竞争。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我们要说文解字、追根溯源、正本清源,积极主动开展就人性(人权)、现代性(现代化)—全球性(全球化)的战略叙事,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赢取民心。
恩格斯指出:“一门学科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着这门学科的术语革命。”以中国式现代化而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叙事升级,就避免了中西方意识形态对抗的西方企图,更避免了西式现代化的思维依赖、路径依赖、体系依赖,走出自主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学习借鉴且超越了西方现代化模式,开创了文明古国、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还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开创人类共同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自主的现代化知识体系,呼吁我们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史重述人类现代化史。重塑全球政治生态体系,自信自觉地开展现代化的战略叙事。
文章来源:
《孙子兵法研究》2023年第1期
下一篇:王续添等 | 比较视野下的中心主义国家政治形态——在中国发现政治普遍性